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工动态

学工动态

青年榜样 | 知农爱农奖学金获得者何姝萌:重本溯源,笃行致远

时间:2023-04-03 来源:学工部 浏览次数:

何姝萌,资源与环境学院2019级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崇德先锋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志愿者;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兴农杯”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中国农业大学“个十百千万”稼穑青年聚力首都乡村振兴行动社会实践校一等奖、优秀成果奖。现担任本科生资环党支部书记、二十四节气工作室宣传大使。现已推免至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图片


砥志研思,磨砻淬砺

何姝萌在学习上严于律己、踏实认真,从“五谷不分”到“躬耕于地”是她最骄傲的改变。紧跟课堂节奏并做好笔记梳理是她把握知识跟上节奏的关键。何姝萌喜欢通过课堂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她认为文献检索和阅读的过程能够在延伸拓展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整合与综合思考能力。此外,何姝萌坚持按月进行时间规划,时时让自己有指引、有调整、有总结。

在主修专业学习之余,何姝萌于大三学年完成了英语辅修的修读。她在课余时间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身批判思维模式,打开认知世界的多种角度,不囿于一域,不拘于一方。虽然课程很满,时常“早八晚十”,但她认为自己的生活多元而充实,“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只有不断积淀广泛涉猎,才能让所学更好地发挥作用。

知行合一,落地实践

何姝萌始终坚守“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初心,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祖国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之力。暑期何姝萌参与到中国农业大学“个十百千万”稼穑青年聚力首都乡村振兴行动社会实践,与团队成员们围绕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村容整治优化、植被考察与农业绿色发展夏令营四个板块进行社会调研。考察调研地垃圾分类、绿化建设、粪污处理等相关问题,为其村容整治、产业结构提出建议。团队完成该镇植被考察与标本制作工作,形成代表性标本26个,植物介绍表1份,手绘乡镇图4张。并针对当地广大村民需要,普及植物特性与栽培技巧等知识,帮助当地村民增强对绿色发展绿色种植的认知。

图片


学以致用,科研创新

何姝萌也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技能竞赛与科创项目。和团队成员一起为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提供科学施肥指导,以期能够克服过量施肥造成的水土资源污染而农作物的生理性缺肥状况。通过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最大限度地发挥耕地的增产潜力。围绕绿色发展的理念,开展科创训练,以期在减少无机氮的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大豆的生物固氮潜力,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为农业农村中高氮土壤氮阻遏现象探究解决方法,为解决农田土壤氮素含量过高,土壤水体氮素污染与“氮阻遏”现象提供理论基础。

服务集体,传递温情

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何姝萌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与公益项目,志愿时长313小时。她心怀感恩,在志愿服务中不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其中“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让她印象深刻,她用书信陪伴桐河乡一位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小朋友,用文字带她看见美好多彩的世界。看到小朋友在不断交流后逐渐变得阳光开朗、对世界充满好奇,这让何姝萌的内心十分充实幸福。何姝萌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迎新与二十四节气宣传活动中,将非遗文化与农业四观分享给身边的同学们,时刻将专业与热爱相结合,学习宣传协调和谐的价值观,传承华夏农民智慧结晶与文化瑰宝。

图片

何姝萌始终铭记着“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重要问题,并不断为此学习探究。她清楚地认识到年轻人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努力汲取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锻炼自身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实践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乡村振兴、强农兴农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