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两会”上,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旨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修养。这一观点的提出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我们因多元文化的“污浊之气”的窒息而倍感迷茫和消沉时,这股春雨的潜入会使我们神志顿清,豁然开朗。而我们得到的将是一笔诱人的精神财富。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充满着理想,是有思想的一代。我们朝气蓬勃,意气奋发,心怀祖国,是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然而我们当中却随着这个时代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不文明的现象。于是有人称我们是“危机四伏”。
在食堂里,我们每天倒掉的饭菜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武汉大学曾对该校仅南园餐厅一座食堂进行调查,其一年倒掉的饭菜价值上百万元。我们自己又每天倒掉了多少饭菜呢?那句烂熟于心的“粒粒皆辛苦”难道被我们忘记或者抛弃了?平日请客吃饭,比美比帅,又让我们浪费了多少物质?难怪有人会说:“这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滑坡、奢侈心态盛行的一个表现。”
网上“大虾”、“白菜”横行,我们当中开始出现了“看破红尘”一族,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掉进网络游戏、电影的漩涡中;我们也会经常迟到、早退,也会在课堂上大肆睡觉,大声地聊天,随意地接打手机,对知识的获取不闻不问。“一心苦读圣贤书”离我们当代的学子越来越远。更让人心痛的是,越轨、跳楼、自杀、伤害他人这些虐待生命的事件在我们大学生中间风势渐盛。漫步于今日的大学校园,不难发现,人们心目中那浓浓的书香已渐渐淡化或者已经消失殆尽,卷土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时尚和流行之风。传统的审美观丝毫站不住脚。我们还可以随处看到公共场合男女生搂搂抱抱,消沉,无视“生命可贵”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我们又多了一个称谓:“垮掉的一代”。
现实的惨状已经不得不使我们反思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所带来的不文明行为的蔓延。浪费、攀比、懒散等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的根源可以归咎为对于传统文明的忽视,造成了荣辱观的歪曲。当一系列小事件把我们描绘成为:“危机四伏”、“道德滑坡”、“奢侈”、“虐待生命”、“垮掉”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来正视这样的“耻辱”呢?这可是整个当代大学生的“大悲哀”与“大耻辱”啊。
在全面理解总书记提出的大“八荣八辱”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以文明的行为规范践行之,从身边做起,更鲜明地提倡应该做的,更坚决地反对我们不应做的:
提倡争先创优、博学笃志;反对不学无术、胸无大志,不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不消极对待学习困难,不仅仅满足于学习成绩的及格水平。
提倡勤奋学习、珍惜时间;反对懒散浮躁、无所事事,不旷课、迟到、早退,不在课堂上玩游戏、收发短信,不翻阅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书籍。
提倡遵规守纪、自省自律;反对放任自流、我行我素,不起哄滋事,不干扰他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不穿拖鞋、背心进入公共场所。
提倡诚信为人、严谨为学;反对言而无信、知行不一,不偷盗、欺骗、诽谤,不抄袭作业、剽窃论文,考试不作弊。
提倡网上学习、开阔视野;反对沉溺网络、迷恋游戏,不收看、传播、制作有害信息,不随意约会网友,不因上网而影响学习和休息。
提倡友好交往、谦恭礼让;反对言行粗俗、妄自尊大,不说脏话,不打架斗殴,不在公共场所过分亲昵。
提倡爱校如家,保护环境;反对损毁公物、破坏环境,不攀折花木、践踏草坪,不刻划桌椅、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提倡宿舍文明、按时作息;反对生活陋习、不讲卫生,不使用违章电器、不饲养宠物、不向窗外抛洒物品。
提倡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生活奢侈、浪费资源,不追求超越自身和家庭实际的物质享受,不浪费水、电、食物,不恶意占用公共资源。
提倡健康生活,热心公益;反对颓废消沉、好逸恶劳,不抽烟、酗酒,不沾染黄、赌、毒,不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春风化雨之后,我们更加期待草木的欣欣向荣,希望我们大学生的道德风尚会因接受雨露的滋润而光彩照人。